首页 / 数据产品 / 按文献浏览 / 基于GIS的中国大豆潜在适宜种植区评价及其未来变化趋势

基于GIS的中国大豆潜在适宜种植区评价及其未来变化趋势

引用方式:

何文莹. 基于GIS的中国大豆潜在适宜种植区评价及其未来变化趋势[D]. 兰州大学, 2011.

文献信息
标题

基于GIS的中国大豆潜在适宜种植区评价及其未来变化趋势

年份 2011
摘要

随着全球变暖、生态环境恶化、以及人口数量高度膨胀等问题,粮食安全逐渐成为全球各国政府及人民所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虽然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可利用耕地面积相对匮乏。能够有效的评估各种粮食作物的适宜种植区对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根据各种作物的适宜种植区开展科技化农业,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及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在本研究中,以中国几种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的大豆为研究对象,采用MCE (Multi-Criteria Evaluation,多标准评价体系)方法,利用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实际的气候、土壤、作物生长条件,建立适宜种植区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并在ArcGIS Desktop9.2软件中进行栅格计算等操作,最终生成中国大豆建在适宜种植区。 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 (1)春大豆最适宜种植区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吉林的中部平原地区,辽宁的西南部,山西东南部,山西中部,甘肃东南部以及河南西部,河北北部及北京局部地方。呈带状分布。中国春大豆的适宜种植面积总共为5,960,271 km2,占总面积的79%。 (2)夏大豆最适宜种植区主要集中在北京南部,天津,河北南部,河南东部,山东西部,以及安徽北部,湖北中部及江苏局部。主要集中在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降雨量,光照充沛的地区。这与大豆的实际分布符合。中国春大豆的适宜种植面积总共为5,960,271 km2,占总面积的79%。夏大豆的适宜种植面积总共为5,286,643 km2,占总面积的70%。 (3)未来气候条件下春大豆最适宜种植区主要集中在内蒙古靠近吉林的地区以及甘肃东南部和宁夏南部,与当前种植区域比较得出,春大豆最适宜种植区总体向西北方向移动。未来气候条件下,中国春大豆的适宜种植面积总共为5,957,960km2,占总面积的79.35%。 (4)未来气候条件下夏大豆最适宜种植区主要集中在吉林西部、辽宁西部、河北局部、北京、山东东部、江苏南部、浙江、福建中部、安徽局部、湖南南部、广西北部、贵州东南部、重庆、湖北及陕西局部。夏大豆最适宜种植区变化较分散无明显规律性,向北方扩展至辽宁、吉林和河北北部,向东部移动至山东半岛,向南部移动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大豆的适宜种植面积总共为6,118,013km2,占总面积的81.47%。

PDF 此文献未收录 PDF(如何提交?)

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