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据产品 / 按文献浏览 / 荒漠植物沙拐枣群体光合作用及土壤呼吸研究

荒漠植物沙拐枣群体光合作用及土壤呼吸研究

引用方式:

苏培玺, 周紫鹃, 等. 荒漠植物沙拐枣群体光合作用及土壤呼吸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3, 35(3): 56-64.

文献信息
标题

荒漠植物沙拐枣群体光合作用及土壤呼吸研究

年份 2013
出版社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链接 /service/attach/id/342
摘要

为了探讨荒漠植物群体光合作用和干旱荒漠区碳源汇特征,联合利用改进同化箱和LI-8100土壤CO2通量自动测量系统,选择高温强光和适宜环境期,连续2年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沙拐枣群体光合速率(CAP)在不同年份、不同月份差异较大,土壤水分改善可显著提高群体光合能力,高温强光期和适宜环境期日平均(08:00—18:00)CAP分别为1.82和2.89μmol/(m2·s);用同化枝水平光合速率(Pn)计算群体水平光合速率时,高温强光期和适宜环境期分别用公式CAP=0.12Pn+0.39(r=0.86,P<0.0001)和CAP=0.18Pn+0.28(r=0.92,P<0.0001)。沙拐枣生长期植冠下土壤CO2释放速率平均为0.29μmol/(m2·s),荒漠裸地为0.15μmol/(m2·s)。沙拐枣群体生长期固定碳为3.82g/(m2·a);相应时期植冠下土壤释放碳为1.03g/(m2·a),荒漠裸地为0.53g/(m2·a)。研究表明:在水分短缺的荒漠地区,荒漠植物沙拐枣群体光合速率提高幅度超过根系主要分布层土壤水分提高幅度,适宜环境期可提高近1倍。荒漠生态系统土壤呼吸速率较低,荒漠裸地土壤呼吸速率约为植冠下的50%。荒漠植物沙拐枣种群区为弱碳源。

PDF 此文献未收录 PDF(如何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