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克拉通南缘利国 铁-铜-金矿床利国侵入体数据库(2018-2019)

Liguo intrusive database of the Liguo Fe Cu Au deposit in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2018-2019)


数据集包括利国铁-铜-金矿床利国侵入体的全岩主微量元素、Sr-Nd同位素组成、磷灰石的主微量元素以及磷灰石的Sr-O同位素组成。全岩主微量元素在澳实分析检测(广州)有限公司分析,经过偏硼酸锂熔融,使用X射线荧光(XRF)光谱仪分析主量元素,分析准确度和精确度在1%以内,微量元素用ICP-MS分析,分析准确度和精确度在5%以内。Sr-Nd同位素组成在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用MC-ICP MS分析,测量的143Nd/144Nd和87Sr/86Sr比分别标准化标与标准样品的标准值非常一致。采用标准的破碎、筛分、重液分离和磁分离技术从全岩石样品中收集磷灰石,然后安装在一个环氧树脂盘中,并抛光到近一半的部分,以暴露内部结构。磷灰石主量元素在国家海洋局第而海洋研究所使用电子探针分析。微量元素在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矿物学与成矿学重点实验室通过原位LA ICP-MS进行分析。仪器工作条件为,消融时间40s,激光斑点直径为43μm,重复频率为6Hz。使用NIST610作为主要的外部校准标准,使用43Ca(由定量电子微探针法确定)作为内部标准。漂移校正、离线选择、集成背景和分析信号,以及微量元素的定量校准都使用ICP-MS DataCal软件进行校准。磷灰石原位Sr同位素分析在西北大学地质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仪器工作条件为,消融时间为50s,激光斑点直径为60μm,重复频率为6Hz。根据Sr987和Alfa Sr标准校准磷灰石的同位素成分。测量的磷灰石标准Sr987的87Sr/86Sr比值和AlfASr的分别为0.71025±21(n=29,2σ)和0.70727±32(n=30,2σ)。在北京SHRIMP中心测量了磷灰石原位氧同位素分析。SHRIMP IIe/MC配备了可拆卸的Cs主离子源、电子枪、多集电器和亥姆霍兹线圈,以获得高精度的O同位素测量。每18O/16O分析取约7min,斑点直径为23μm。用Durango磷灰石的同位素成分进行了校准。Durango磷灰岩实测δ18O平均值为9.81±0.66‰(2σ),与以往误差范围内的研究结果相似。因此以上数据均具有可靠性。

该数据集包括含矿岩体以及其磷灰岩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特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它的岩石成因和矿化的控制因素。来自I组和II组的磷灰岩都是岩浆成因的含氟磷灰岩,其特征为负Eu异常、富集LREE、亏损HREE。同时,两组均具有较高的Sr/Y和δEu,表明了源岩的斑岩埃达克岩特征。与整个岩石的同位素相比,两组磷灰岩的变量87Sr/86Sr(0.70250-0.71262)和δ18O(6.22-9.00)值表明了地幔、地壳和/或沉积物衍生物的贡献。虽然I组磷灰石和II组磷灰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但I组磷灰石先于斜长石结晶,无Sr-(La/Yb)N/(La/Sm)N/(Sm/Yb)N相关性,而II组磷灰石与斜长石结晶一致,呈正相关。这些对氧化还原环境敏感的元素(δEu、δCe、MnO、V)的地球化学表明,显示出高氧逸度(在HM和NNO之间),I组磷灰石系统的氧逸度高于II组磷灰石。更重要的是,第一组磷灰石和第二组磷灰石之间不同的微量元素和氧逸度特性可以作为矿化指标,首次绘制出铁-铜-金矿化范围。此外,母岩浆中估计的F和Cl含量(F=1300-2446ppm,Cl=140-4780ppm)高于原始地幔和平均大陆地壳中的含量,表明来F和Cl的富集过程。根据上述埃达克岩特征、高氧逸度、高氟氯含量,推测太平洋板块俯冲可能是利国成岩和矿化的主要动力机制。


数据文件命名方式和使用方法

文件命名:数据以xls格式存储,名称为2018Liguo,2018代表2018年的一个套数据,Liguo表示利国侵入体。数据文件一共有4个子表,分别为利国铁-铜-金矿床利国侵入体的全岩主微量元素、Sr-Nd同位素组成、磷灰石的主微量元素以及磷灰石的Sr-O同位素组成。
数据读取方式:数据可以用microsoft excel等软件直接读取。


本数据要求的引用方式 查看数据引用帮助 数据引用必读
数据的引用

丁兴. (2021). 华北克拉通南缘利国 铁-铜-金矿床利国侵入体数据库(2018-2019).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DOI: 10.11888/Geo.tpdc.271289. CSTR: 18406.11.Geo.tpdc.271289.
[Ding, X. (2021). Liguo intrusive database of the Liguo Fe Cu Au deposit in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2018-2019). A Big Earth Data Platform for Three Poles, DOI: 10.11888/Geo.tpdc.271289. CSTR: 18406.11.Geo.tpdc.271289. ] (下载引用: RIS格式 | RIS英文格式 | Bibtex格式 | Bibtex英文格式 )

文章的引用

1. Sun, S.J., Yang, X.Y., Wang, G.J., et al. (2019). In situ elemental and Sr-O isotopic studies on apatite from the Xu-Huai intrusion at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Implications for petrogenesis and metallogeny[J]. Chemical Geology.( 查看 | 下载 | Bibtex格式)

使用本数据时必须引用“文章的引用”中列出的文献,并进行数据的引用


资助项目

燕山期重大地质事件的深部过程与资源效应(2016YFC0600400) (项目编号:2016YFC0600400) Deep processes and resource effects of major geological events during the Yan Mountains period

数据使用声明

为尊重知识产权、保障数据作者的权益、扩展数据中心的服务、评估数据的应用潜力,请数据使用者在使用数据所产生的研究成果中(包括公开发表的论文、论著、数据产品和未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数据产品等成果),明确注明数据来源和数据作者。对于转载(二次或多次发布)的数据,作者还须注明原始数据来源。


License: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n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CC BY 4.0)


相关资源
数据评论

当前页面默认显示 中文 评论 显示所有语种的评论

申请下载 关注
关键词
空间位置
East: 118.00 West: 117.00
South: 34.80 North: 35.00
数据细节
  • 时间分辨率: 年
  • 空间分辨率: 100km - 1000km
  • 大小: 1 MB
  • 浏览: 1060 次
  • 下载量: 0 次
  • 共享方式: 申请获取
  • 数据时间描述: 2018年
  • 元数据更新时间: 2021-05-17
联系信息
丁兴  

分发方: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Email: poles@itpcas.ac.cn

导出元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