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青地区新石器—青铜时代陶器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Evolution of Neolithic Bronze Age pottery in Gansu Qinghai regio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数据是根据已发表的甘青地区考古材料,统计了研究区内涵盖7个文化序列21处遗址点的发掘报告,其中甘肃遗址12处,青海遗址9处。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甘青地区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的罐、钵、盆、壶、尊、瓮、豆、碗、盘、杯、鬲、瓶、缸及甑等多种器物的数量、高度及组合进行了梳理。针对部分遗址存在多种文化遗存的情况,本文采用文化期重复统计的方法,最终确定某一文化类型的器物数据。运用数学统计分析方法,对整理所得的器物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绘制变化趋势图来分析和判读数据间的相互关系;此外,对某一器物在所属文化序列中的数量比例、组合两项内容进行了计算和归纳,以此确保三者间的交叉验证,进一步揭示其变化特征,展示其变化规律。文章主要探讨这四种常用器型的演变状况,并结合甘青地区及其周边的古气候环境记录、考古资料等,分析可能影响陶器演变的因素。


数据文件命名方式和使用方法

该数据集以Excel格式存储,包含了3个工作表分别是高度—陶器、甘青地区陶器大小数据、甘青地区器型和数量。其中高度—陶器工作表中有不同文化类型的罐、钵、盆、壶尊、瓮 豆、碗、盘、杯、鬲。甘青地区陶器大小数据工作表中有11个Sheet表,内容分别是初步数据1、仰韶期、马家窑期、齐家期、卡约期、辛店期、寺洼期、四坝期、初步数据2、计算平均值、标方中变11个表,分别记录每个文化类型的文物。甘青地区器型和数量表中有8个Sheet表,内容分别是仰韶期、马家窑期、齐家期、卡约期、辛店期、寺洼期、四坝期文物的数量、文化属性、遗址点、器型类别、占比率、数量、器型组合等情况。数据文件可以用office软件打开,


本数据要求的引用方式 查看数据引用帮助 数据引用必读
数据的引用

候光良. (2021). 甘青地区新石器—青铜时代陶器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DOI: 10.11888/Paleoenv.tpdc.271270. CSTR: 18406.11.Paleoenv.tpdc.271270.
[Hou, G. (2021). Evolution of Neolithic Bronze Age pottery in Gansu Qinghai regio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A Big Earth Data Platform for Three Poles, DOI: 10.11888/Paleoenv.tpdc.271270. CSTR: 18406.11.Paleoenv.tpdc.271270. ] (下载引用: RIS格式 | RIS英文格式 | Bibtex格式 | Bibtex英文格式 )

使用本数据时必须引用“文章的引用”中列出的文献,并进行数据的引用


参考文献

1.王小庆. (2015). 关于东亚地区的陶器起源. 四川文物, (05), 40-47. (查看 )

2.李曦珍, 李金桃, 庞倩. (2018). 陶器 : 彰显史前文明色彩的媒介.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11), 132-141. (查看 )

3.赵李娜. (2012). 甘青地区史前陶器“太阳—鸟”形象之文化人类学意义. 西北民族研究, (04), 186-192. (查看 )

4.Hector, N. (2001). Analysis of Mesoamerican Plumbate Pottery Surfaces by Laser Ablation-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 (LA-ICP-MS).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30(1). (查看 )

5.侯光良, 鄂崇毅, 杨阳, 王青波. (2016). 共存与交流——青藏高原东北部史前陶器来源地分析. 地球环境学报, 7(06), 556-569. (查看 )

6.向金辉. (2018). 川西马家窑文化彩陶来源再检视——以陶器化学成分分析为中心. 四川文物, (04), 81-90. (查看 )

7.江柏毅. (2018). 成都平原出土史前陶器岩相学初步分析. 四川文物(02), 80-89. (查看 )

8.韩建业. (2015). 简论中国新石器时代陶鼎的发展演变. 考古, (01), 69-79. (查看 )

9.邓振华. (2014). 甘青地区新石器时代聚落时代变迁与区域对比. 华夏考古, (04), 64-71. (查看 )

10.Chen, F.H., Dong, G.H., Zhang, D.J., Liu, X.Y., Jia, X., An, C.B., Ma, M.M., Xie, Y.W., Barton, L., Ren, X.Y., Zhao, Z.J., Wu, X.H., Jones, M.K. (2015). Agriculture facilitated permanent human occupatio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fter 3600 B.P. Science, 347( 6219) : 248-250. (查看 )

11.叶茂林, 王国道, 蔡林海, 何克洲. (2001). 青海民和县胡李家遗址的发掘. 考古, (01), 40-58+101-102. (查看 )

12.李伊萍,许永杰. (1994). 青海循化苏呼撒墓地. 考古学报, (04), 425-449+451-469. (查看 )

13.谢端琚. (1980). 甘肃永靖张家咀与姬家川遗址的发掘. 考古学报, (02), 187-220+267-280. (查看 )

14.Zhao, Y., & Yu, Z.C. (2012). Vegetation response to Holocene climate change in East Asian monsoon-margin region. Earth-Science Reviews, 113,1-2. (查看 )

15.Cai, Y.J., Tan, L.C., Cheng, H., ... & Wang, X.F. (2009). The variation of summer monsoon precipitation in central China since the last deglaciation.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291,1-4. (查看 )


资助项目

青藏高原史前文化分区及交流路线与环境(41761018) (项目编号:41761018)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41761018

数据使用声明

为尊重知识产权、保障数据作者的权益、扩展数据中心的服务、评估数据的应用潜力,请数据使用者在使用数据所产生的研究成果中(包括公开发表的论文、论著、数据产品和未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数据产品等成果),明确注明数据来源和数据作者。对于转载(二次或多次发布)的数据,作者还须注明原始数据来源。


License: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n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CC BY 4.0)


相关资源
数据评论

当前页面默认显示 中文 评论 显示所有语种的评论

关注
关键词
空间位置
East: 107.00 West: 99.00
South: 32.00 North: 40.00
数据细节
  • 时间分辨率: 年
  • 空间分辨率: -
  • 大小: 2 MB
  • 浏览: 1950 次
  • 下载量: 0 次
  • 共享方式: 保护期内
  • 数据时间描述: 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200年
  • 元数据更新时间: 2021-04-29

后提供下载

联系信息
候光良  

分发方: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Email: poles@itpcas.ac.cn

导出元数据